據統計,2018 年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中,50%以上的污泥進行了衛生填埋,近 15%的污泥進行了土地利用,6%左右的污泥以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置,近 8%的污泥處理后進行了建筑材料利用。根據上述結果,超過一半的污泥采用了簡易填埋的過渡性措施,這一方式不僅沒有充分利用污泥的價值,而且需占用大量土地資源還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等二次污染的風險,無法滿足我國當前的環保要求。實際上,污泥處理處置需求較大的地區多為經濟發達地區,而這些地區通常存在用地緊張問題,面臨著無地可埋的情況。
我國污泥處理行業發展起步較晚,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,行業內公司數量眾多,行業集中度較低?,F階段從事污泥處理的公司可以分為兩類。第一類為以污水處理為主、污泥處理為輔的企業,該類企業主營業務多為污水處理,由于污泥是污水處理的產物,隨著社會對污泥處理的重視,這類公司逐步加大對污泥處理的研發和投入,其中部分公司具備單獨進行污泥處理的能力。第二類為專業從事污泥處理的公司,該類企業技術研發能力較強,實踐經驗豐富,但行業內這類公司的數量較少,且呈現地域性較強的特點。
2020 年 7 月,發改委和住建部發布的《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》中也已明確要限制未經脫水處理達標的污泥在垃圾填埋場填埋,并要求東部地區地級及以上城市、中西部地區大中型城市加快壓減污泥填埋規模。由此可見,無論從營養元素循環、城市長遠發展還是政策支持的角度來看,衛生填埋這一處理處置方式都將逐漸被淘汰,采用更加安全、可持續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中央財政將投入2000億元用于污水廠的污泥處理,在污泥處置技術的不斷突破與政策的推動下,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即將迎來藍海市場。隨著政策引導,我國污泥處理產業市場需求得到釋放。據預測,按照污水有效處理率來推算,2023年的污泥處理市場規模將達到867億元左右。